跳到主要內容

劇場版心得: 飆風男孩(Bartali's Bicycle)

IMDb評價7.7高分,台灣很短命的只上映了九天(寫文的當下已經下檔),嘛,義大利的電影,水土不服爆冷門是家常便飯,對吧?一個人的影廳,尷尬到我都快無語了。https://www.imdb.com/title/tt33061404/


【MV】A応P「自転車に花は舞う」FULL Ver.


-防雷,正文開始-


https://pic.pimg.tw/frankstudio/1747145765-2935481255-g.jpg


簡介一下這部片在演些什麼。


原片名『Bartali's Bicycle』直譯為『巴塔利的自行車』,取材自二戰時期義大利的頂尖自行車手吉諾.巴塔利(Gino Bartali)。


如同片裡演的,巴塔利有個廣為人知的事蹟,就是在二戰期間,冒著生命危險秘密的幫教會運輸物資,以協助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逃亡。


所以這是一部反戰影片?錯!


其實主角是兩位二十一世紀的自行車手,兩位活在和平時代、初出茅廬的年輕人,一位猶太人、一位阿拉伯人,本片的主旨是在打破種族主義。


種族主義和二戰有啥關係呢?相信熟知二戰史的巴友們都曉得,納粹的崛起過程中,種族主義扮演了關鍵角色,正是那股勢不可擋的巨浪,釀成日後納粹實質掌權後,大肆屠殺猶太人的悲劇。


時至今天,種族主義依然是棘手的問題,社會氛圍讓人們不由自主的種族隔離,而這部電影借古鑑今,兩條故事線交互穿插,譜出一個跨越時空的篇章。


-黑齣-


打破種族主義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事。


兩位年輕人有理想、有熱情、更有一顆正義的心,但是社會上充滿嚴峻的挑戰,光靠一番熱血橫衝直撞,只怕把自己撞的灰頭土臉卻一事無成。


家人的支持,很重要。


嘛,不是說只要是家人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挺到底,具體來說,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,比方說,父母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,自然會把平穩安定視為優先考量,如果追求理想需要承擔很高的風險,他們寧可選擇放棄、妥協而不要冒險,他們反對冒險、但是他們沒有錯。


片裡,爺爺奶奶發揮了關鍵作用,身為人生閱歷最豐富的一輩,不僅運用累積的智慧為子孫指引方向,更在家人們意見衝突時出面調停和勸說。


經過反反覆覆的爭執和討論,一家三代總算化解心結、團結一心,讓兩位年輕人得以繼續鍛鍊、繼續參加自行車比賽。


-黑齣-


關於納粹,本作自有一套基於社會心理學的觀點。


用比較常聽到的說法,就是沉默螺旋,也就是說,重點不是誰是壞人,何況真要說的話,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純正的壞人,而是在如此這般的大環境下,人們為了自保,很容易傾向直接或間接的助長邪惡。


所以說,本片不像有些人只要一提到納粹,就條件反射的脫口而出『納粹太可惡!』而是讓觀眾理解,種族主義其實是人性的產物,並沒有隨著納粹的解體和時代的洪流而消失,必要時我們仍必須起身對抗。


單純的審判和究責,是無法預防歷史悲劇重演的。


這也是為什麼,像本片這樣有深度而且發人深省的作品,對一個文明的健康至關重要,因為,只有以系統性的角度,更廣、更深、更全面的了解事件的因果,我們才能真的從歷史中學到教訓,避免重蹈覆轍。

留言

更多文章

神秘大地:粉絲種族簡介01

開箱: Delux M618 Plus 垂直滑鼠 + 使用心得

閒聊028: 新桌布 勝利女神:妮姬 阿妮斯

撲克開箱: Bored Ape撲克牌

小屋佈景『琉璃的寶石』上架 + 雜談